Latest Issue

    2024 Year 39 Volume 2 Issue

      指南与共识

    • 2024, 39(2): 79-90. DOI: 10.24920/004327
      慢性肾脏病和心力衰竭患者优化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拮抗剂应用和高钾血症管理的中国多学科专家德尔菲共识
      Abstract:目的 临床上针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和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患者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拮抗剂(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 inhibitors,RAASi)应用和处理高钾血症的管理存在差异。本研究旨在建立CKD和HF患者中优化RAASi应用和高钾血症管理的多学科中国专家共识。方法 邀请来自中国不同地区有经验的的肾内科和心内科专家,应用名义小组技术(nominal group technique,NGT)讨论CKD和HF患者的高钾血症管理的挑战和建议。专家组提出了41条陈述/建议作为共识问卷,该问卷随后发给扩大的中国各地肾内科和心内科专家,通过改良的德尔菲技术评估每一项陈述/建议,给出强推荐(同意票≥75%且<90%)和非常强推荐(同意票≥90%)。建立专家组、数据收集和分析由独立的专业人员协助完成。结果 共有来自中国21个省的150名肾内科和心内科医生完成问卷,每个专业各75名。所有41条陈述/建议均达到了超过75%的共识同意的阈值,其中27条为非常强共识(≥90% 同意),14条为强共识(75%~90%同意)。结论 基于问卷调查的结果,中国专家组提出了一系列推荐意见用于慢性肾脏病和心力衰竭患者优化RAASi应用和高钾血症管理。  
        
      88
      |
      1257
      |
      0
      <HTML>
      <网络PDF>
      <Citation> <Bulk Citation> 80014324 false
      Updated:2024-06-30

      论著

    • 郑苗, 张永辉, 曹英, 尹昌林, 王丽华
      2024, 39(2): 91-101. DOI: 10.24920/004326
      ICU危重症患者肾脏替代治疗家属代理决策辅助工具:以用户为中心的快速原型的研制
      Abstract:目的肾脏替代治疗(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RRT)在危重症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的应用日益增加,但治疗的最佳时机尚不明确,患者预后的不确定性问题突出,造成医疗决策情境复杂、患者治疗伦理冲突和决策困境等现状。本研究旨在为危重症患者的家属替代决策者开发一种决策辅助工具(decision aid, DA),以支持家属参与ICU医患共同决策。方法基于以用户为中心设计的系统化流程来开发这项决策辅助工具。步骤包括:(i)竞争性分析:对当前应用市场和学术领域中与主题相关的现存DA进行检索,并对所获取的资源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估,以探索DA的研制策略、开发技术、功能需求等要素;(ii)用户需求评估:采用半结构性访谈,探索家属替代决策者的决策经验,挖掘目标用户未被满足的决策需求,进而明确其核心需求;(iii)证据综合:基于循证医学研究方法,将最新临床证据和决策信息整合形成DA的主要内容。结果我们检索纳入了16个现存的与主题相关的DA进行竞争性分析,从中获取用于开发DA工具的重要见解。研究中对15名替代决策者的决策经历进行访谈,揭示了家属存在决策困境、决策的不确定感、决策能力不足和决策延迟等四个主题的决策需求。共纳入27篇文献用于证据综合。从来源于决策支持系统或临床指南的文献中提取关于疾病和治疗的基础知识作为DA决策工具的背景信息;从文献中筛选提炼出21项证据条目,呈现在RRT决策工具的益处和风险、可能的结果以及选择理由等板块的内容架构。我们将DA开发为基于Web版本的原型,引导用户通过识别治疗选项、权衡治疗利弊、澄清个人价值观与偏好、制定医患共同决策的实施计划这四个序贯性步骤来完成决策应用。结论本研究设计开发了一个用于ICU危重症患者肾脏替代治疗家属代理决策辅助工具的快速原型。未来将进一步评估该工具在临床决策场景中的可用性、可行性和干预效果。  
      Keywords:决策辅助工具;肾脏替代治疗;重症监护病房;医患共同决策;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代理人   
      69
      |
      699
      |
      0
      <HTML>
      <网络PDF>
      <Citation> <Bulk Citation> 58950238 false
      Updated:2024-06-30
    • 生玉米淀粉改善胰岛素瘤相关低血糖的疗效:一种有前景的支持治疗

      2024, 39(2): 102-110. DOI: 10.24920/004329
      生玉米淀粉改善胰岛素瘤相关低血糖的疗效:一种有前景的支持治疗
      Abstract:目的 探讨补充生玉米淀粉(raw corn starch,RCS)对胰岛素瘤相关低血糖的疗效。方法 我们回顾性收集了术前接受RCS辅助饮食的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了RCS干预对血糖和体重变化的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纳入24例胰岛素瘤患者,男性7例,女性17例,年龄46.08岁±14.15岁。在补充RCS前,所有患者均有频繁的低血糖发作(2.51±3.88 次/周),83.33%的患者伴有低血糖相关神经症状,75.0%的和患者伴有自主神经表现;空腹血糖为2.70(IQR: 2.50-2.90)mmol/L。患者接受RCS干预后,体重每月增加0.38(IQR: 0.05-0.65)kg,有8例(33.33%)患者出现超重,7例(29.17%)出现肥胖。所有患者均规律补充RCS直至完成原发病治疗(23例随后接受了肿瘤切除术,1例接受了肝转移灶的动脉化疗栓塞治疗)。19例患者全天均匀补充RCS,干预1周内的空腹血糖显著高于营养干预前水平[4.30(IQR: 3.30-5.70)mmol/L vs. 2.25(IQR: 1.60-2.90)mmol/L,P = 0.000];其中10例患者补充RCS超过4周,其空腹血糖较干预前显著改善[3.20(IQR: 2.60-3.95)mmol/L vs. 2.15(IQR: 1.83-2.33)mmol/L,P = 0.000]。另有5例患者仅在夜间补充RCS,在干预1周内空腹血糖也有显著提高[3.50(IQR: 2.50-3.65)mmol/L vs. 2.20(IQR: 1.80-2.60)mmol/L,P = 0.000];其中仅有1例患者继续接受超过4周的夜间补充RCS,空腹血糖没有显著改善。所有患者的体重并未因RCS补充而改善。2例患者现轻度腹泻,1例出现胀气,减少RCS剂量后症状缓解。结论 规律的补充RCS有助于改善胰岛素瘤引起的低血糖。  
        
      56
      |
      684
      |
      0
      <HTML>
      <网络PDF>
      <Citation> <Bulk Citation> 63926651 false
      Updated:2024-06-30
    • PPP1R14A基因与头颈鳞状细胞癌免疫治疗耐药相关:综合分析单细胞和批量测序结果

      马俊杰, 张磊, 陆进, 张浩轩
      2024, 39(2): 111-121. DOI: 10.24920/004354
      PPP1R14A基因与头颈鳞状细胞癌免疫治疗耐药相关:综合分析单细胞和批量测序结果
      Abstract:目的分析接受纳武利尤单抗治疗的头颈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患者的单细胞和批量RNA测序数据,发现与耐药相关的基因。方法下载基因表达总库(the Gene Expression Omnibus database,GEO)数据库中接受纳武利尤单抗治疗HNSCC患者的单细胞和批量RNA测序数据,采用R软件筛选在耐药患者和药物敏感患者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The 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和递归特征消除(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RFE)算法,鉴别与耐药相关的关键基因。利用基因本体和京都基因组百科全书分析DEGs的功能富集。之后,研究关键基因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细胞分化轨迹、动态基因表达谱以及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果我们共发现83个DEGs。它们主要富集在T细胞分化、PD-1和PD-L1检查点通路以及T细胞受体等通路中。在机器学习方法筛选出的6个关键基因中,仅PPP1R14A基因表达在耐药组与药物敏感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种现象既存在于治疗前,也存在于治疗后(P < 0.05)。PPP1R14A基因高表达组的免疫得分较低(P < 0.01)、高免疫抑制因子表达较高(如PDCD1、CTLA4和PDCD1LG2等)(R > 0, P < 0.05)、免疫细胞浸润水平较低,HLA与CD4的相互作用程度较高(P < 0.05)。结论PPP1R14A基因与HNSCC患者对纳武利尤单抗耐药性相关。因此,PPP1R14A基因可能是改善HNSCC患者纳武利尤单抗耐药性的靶点。  
      Keywords:PPP1R14A;头颈鳞状细胞癌;免疫治疗;耐药   
      50
      |
      859
      |
      0
      <HTML>
      <网络PDF>
      <Citation> <Bulk Citation> 63926673 false
      Updated:2024-06-30
    • 无创肠鸣音分析诊断肠易激综合征的准确性: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

      闫夏晓, 张越伦, 张钰佩, 杨莹韵, 吴东
      2024, 39(2): 122-130. DOI: 10.24920/004307
      无创肠鸣音分析诊断肠易激综合征的准确性: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
      Abstract:目的采用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评估肠鸣音分析对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诊断准确性。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和IEEE Xplore数据库中有关肠鸣音分析对IBS诊断准确性的横断面和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截止时间为2023年9月。计算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诊断比值比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共纳入4项研究。肠鸣音分析诊断IBS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诊断比值比分别为0.94(95% CI,0.87~0.97),0.89(95% CI,0.81~0.94),8.43(95% CI,4.81~14.78),0.07(95% CI,0.03~0.15)和118.86(95% CI,44.18~319.75),曲线下面积为 0.97(95% CI,0.95~0.98)。结论肠鸣音分析是一种诊断IBS的有效工具。然而,由于高质量研究数据有限,结果的真实性和适用性存疑,需要开展更多临床诊断试验,并优化可穿戴设备进行肠鸣音监测和分析。  
      Keywords:肠易激综合征;肠鸣音分析;诊断准确性;系统综述;荟萃分析   
      58
      |
      786
      |
      0
      <HTML>
      <网络PDF>
      <Citation> <Bulk Citation> 63926593 false
      Updated:2024-06-30

      医学健康伦理

    • 脑机接口临床研究伦理审查的挑战与建议

      王雪芹, 孙洪强, 司佳玥, 林子琰, 翟晓梅, 陆林
      2024, 39(2): 131-139. DOI: 10.24920/004377
      Abstract:脑机接口技术的医学研究和应用发展迅速。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医学工程技术,脑机接口在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神经康复、精神障碍与心理健康等领域的临床研究备受关注。然而,脑机接口临床研究也引发了诸多挑战和伦理学方面的关注。本文探讨了医疗健康领域脑机接口研究在国际范围的伦理治理现状,阐释了脑机接口临床研究面临的多维伦理挑战,并为脑机接口临床研究伦理审查需要关注的内容提出若干建议。尽管医疗领域脑机接口的研究和应用展现了巨大潜力,脑机接口技术的前沿性、临床研究及脑网络的复杂性使脑机接口研究伦理成为伦理学领域重要的新内容。为保障脑机接口临床研究“负责任的创新”,我们建议建立脑机接口研究伦理治理的全球框架和评估系统,并为脑机接口的前沿临床研究制定具体指南。  
      Keywords:脑机接口;临床研究;生命伦理学;伦理治理;伦理审查   
      95
      |
      646
      |
      0
      <HTML>
      <网络PDF>
      <Citation> <Bulk Citation> 80014446 false
      Updated:2024-06-30

      观点

    • 中国现代科学医学发展脉络和意义简述:以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北京协和医学院为例

      2024, 39(2): 140-143. DOI: 10.24920/004316
      Abstract:20世纪初至今,我国逐步建立起围绕现代医学的临床、教学和科研体系,现在已经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和服务的主导型力量,其中尤以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为突出代表。新时代的科学医学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的紧密合作,以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同时,需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医学相结合,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科学医学的独特道路。  
        
      48
      |
      380
      |
      0
      <HTML>
      <网络PDF>
      <Citation> <Bulk Citation> 80014461 false
      Updated:2024-06-30

      特别报告

    • 北京协和医学院“4+4”临床医学试点班:教学改革的实施、效果与展望

      易婧婧, 徐薇薇, 马超, 狄鹤, 金晶, 曾乐, 涂文记, 孙汶雯, 张勤
      2024, 39(2): 144-148. DOI: 10.24920/004378
      Abstract:基于国家对医学人才培养的最新政策,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开设“4+4”临床医学试点班(以下简称“试点班”),面向非医学专业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招收本科毕业生学习临床医学,以加强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培养。在试点班2023年第一届学生毕业之际,我们对试点班教学改革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并对试点班在读学生、试点班教学一线教师和试点班教学管理工作者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及访谈。本文报告了试点班在招生和课程设置上的举措,展示了试点班在生源结构、知识掌握和技能习得、科研能力和课程评价上的成果。调研结果显示,试点班在学生学科背景多样性上达到了国家对“医学+X”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与传统八年制学生考试成绩对比,试点班毕业学生的成绩水平相当;试点班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下一步试点班将继续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学习资源和教学设施建设,改革学业评价方法,继续深入医学教育改革的步伐,完善“4+4”医学培养模式。  
      Keywords:4+4 试点班;教学改革;医学教育   
      51
      |
      440
      |
      0
      <HTML>
      <网络PDF>
      <Citation> <Bulk Citation> 80014483 false
      Updated:2024-06-30

      病例报告

    • 椎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颈椎按摩后椎动脉夹层导致急性多发性脑梗死患者1例

      2024, 39(2): 149-154. DOI: 10.24920/004336
      椎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颈椎按摩后椎动脉夹层导致急性多发性脑梗死患者1例
      Abstract:椎动脉夹层是一种引发年轻人缺血性中风的罕见病变。颈部按摩,尤其是不当的牵引手法,是导致椎动脉损害甚至夹层形成的常见原因之一。我们报告了1例32岁女性,颈部按摩后出现左侧椎动脉V4节段内膜剥离,引发急性多发性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我们在夹层部位急诊实施了椎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后第二天,症状明显缓解。次年,患者恢复良好,未出现并发症或血管内再狭窄。  
      Keywords:椎动脉夹层;急性缺血性卒中;支架植入;血管内治疗   
      45
      |
      737
      |
      0
      <HTML>
      <网络PDF>
      <Citation> <Bulk Citation> 63926628 false
      Updated:2024-06-3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