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st Issue

    2024 Year 39 Volume 3 Issue

      论著

    • 高血压与慢性疼痛因果关联的遗传证据:一项双向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Enhanced Publication

      王帅磊, 陈唯韫, 刘子嘉, 黄宇光
      2024, 39(3): 155-161. DOI: 10.24920/004380
      高血压与慢性疼痛因果关联的遗传证据:一项双向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Abstract:目的高血压与慢性疼痛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或是否受到其他共同风险因素的影响,在观察性研究中尚未得到充分解决。本研究采用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 MR)方法来探讨二者间的潜在因果关系。方法研究数据来源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汇总数据集,评估了高血压和多种类型慢性疼痛(包括头痛以及胸部、腹部、关节、背部、四肢和多部位慢性疼痛)之间的因果效应。使用随机效应逆方差加权、MR-Egger、加权中位数和加权众数进行了双向两样本MR分析,并以比值比(odds ratio, OR)进行量化。结果基因预测的原发性高血压与慢性头痛(OR = 1.007,95% CI:1.003 - 1.011,P = 0.002)和四肢痛(OR = 1.219,95% CI:1.033 - 1.439,P = 0.019)风险增加相关。在反向MR分析中,未发现慢性疼痛与原发性高血压之间存在潜在因果关联(P > 0.05)。此外,未发现继发性高血压与慢性疼痛之间存在潜在因果关系(P > 0.05)。结论本研究提供了原发性高血压与慢性头痛和四肢痛风险增加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的遗传证据,且未发现继发性高血压与慢性疼痛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这些发现为未来在高血压和慢性疼痛管理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Keywords:高血压;慢性疼痛;孟德尔随机化;健康;头痛   
      200
      |
      65
      |
      0
      <HTML>
      <网络PDF>
      <Citation> <Bulk Citation> 74924483 false
      Updated:2024-09-30
    • 茉丽都尔·哈米提, 张心湉, 朱瑞敏, 刘云鹏, 阴彬, 舒鹏程, 彭小忠
      2024, 39(3): 162-170. DOI: 10.24920/004393
      多嘧啶束结合蛋白通过与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的5’UTR结合增强寨卡病毒的翻译能力
      Abstract:目的识别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5’非翻译区(5’ untranslated region,5’UTR)的RNA结合蛋白,并探讨结合蛋白对位于ZIKV 5’UTR的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nternal ribosomal entry site,IRES)活性及病毒产生的影响。方法使用tRSA标记的ZIKV 5’UTR RNA捕获U251细胞中与之相互作用的蛋白,采用SDS-PAGE银染法获得tRSA-ZIKV 5’UTR RNA候选结合蛋白的条带。随后,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生物信息学分析和Western blot分析研究与ZIKV 5’UTR结合的候选蛋白。采用双顺反子表达实验和蚀斑形成实验分析结合蛋白对ZIKV IRES活性和ZIKV产生的影响。结果tRSA RNA pull-down分析、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Western blot分析显示多嘧啶束结合蛋白(polypyrimidine tract-binding protein,PTB)为与ZIKV 5'UTR结合的蛋白。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PTB过表达能显著增强ZIKV的IRES活性(t = 10.220,P < 0.001),而降低PTB表达则效果相反(t = 4.897,P < 0.01)。此外,病毒噬斑形成实验表明:上调PTB表达能显著提高病毒滴度(t = 6.400,P < 0.01),而降低PTB表达水平则会削弱病毒的感染能力(t = 5.055,P < 0.01)。结论PTB对ZIKV 5’UTR发挥正向调节作用,能增强IRES活性和提高病毒产量。  
      Keywords: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多嘧啶束结合蛋白;寨卡病毒;tRSA RNA pull-down;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   
      148
      |
      64
      |
      0
      <HTML>
      <网络PDF>
      <Citation> <Bulk Citation> 72878122 false
      Updated:2024-09-30
    • UBE2C作为乳腺癌免疫相关生物标志物:基于多重数据库的研究 Enhanced Publication

      崔悦, 王宏志, 宋烨, 杨爽, 赛凤英, 于德军
      2024, 39(3): 171-181. DOI: 10.24920/004340
      UBE2C作为乳腺癌免疫相关生物标志物:基于多重数据库的研究
      Abstract:目的利用多种基因表达数据库和公共生物信息学平台,分析出与乳腺癌预后和免疫相关的关键基因,并对关键基因在乳腺癌中的预后价值和免疫作用情况进行验证和探讨。方法从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下载乳腺癌基因芯片表达数据集,分析获得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通过构建和可视化DEGs-蛋白相互作用网络获得枢纽基因,利用R语言、STRING和Cytoscape等工具在枢纽基因中确定关键基因,利用外部数据集和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验证关键基因差异表达情况,利用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验证关键基因在37个乳腺癌组织和相对应的癌旁组织中的差异表达情况,使用R语言、TIMER和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等生物信息学工具和平台研究关键基因在乳腺癌中的预后价值和免疫学相关性。结果率先从302个差异基因中获取了10个枢纽基因,并通过生存分析筛选出关键基因UBE2C。GEO独立数据集、TCGA和qRT-PCR均证实UBE2C在乳腺癌组织中差异上调。预后分析显示UBE2C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UBE2C高表达降低乳腺癌组织中B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巨噬细胞和髓系树突状细胞免疫浸润水平。UBE2C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免疫检查点基因PDCD1、CD274和CTLA4的表达显著相关。UBE2C的表达与肿瘤突变负荷水平和微卫星不稳定性水平呈显著正相关。GSEA分析显示,在786个免疫相关基因集中UBE2C表达显著富集。结论UBE2C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乳腺癌免疫微环境密切相关,其表达情况对预测乳腺癌患者的生存、预后和免疫治疗效果具有一定价值。UBE2C是乳腺癌的一种潜在的免疫相关的预后生物标志物。  
      Keywords:UBE2C;乳腺癌;预后生物标志物;免疫;生存分析;生物信息学   
      83
      |
      42
      |
      0
      <HTML>
      <网络PDF>
      <Citation> <Bulk Citation> 74924485 false
      Updated:2024-09-30
    • 血浆代谢物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因果关系:一项双向孟德尔随机研究 Enhanced Publication

      吕浩, 张舸, 胡芷苜, 楚庆松, 王久香, 江渟
      2024, 39(3): 182-188. DOI: 10.24920/004356
      血浆代谢物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因果关系:一项双向孟德尔随机研究
      Abstract:目的采用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研究血浆代谢物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采用双向孟德尔随机化方法分析不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汇总数据,研究血浆代谢物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因果关系。首先,采用逆方差加权法评估血浆代谢物对骨质疏松症的因果效应,从而从不同来源的骨质疏松症相关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汇总数据中获得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代谢物交集,并对这些代谢物进行敏感性分析。接着,采用Cochran's Q检验评估单核苷酸多态性之间的异质性。最后,应用MR-Egger截距法和MR-PRESSO法评估水平多效性。同样采用逆方差加权法评估骨质疏松症对血浆代谢物的因果效应。此外,采用通路分析以确定参与骨质疏松症调节的潜在代谢通路。结果经过初步分析和敏感性分析,从GCST90038656和GCST90044600数据集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数据中,我们分别鉴别出77个和61个血浆代谢物与骨质疏松症有因果关系。通过交集确定了5个共同的代谢物。X-13684水平、葡萄糖与麦芽糖比值同骨质疏松症呈负相关,而甘氨脱氧胆酸水平、花生四烯酰肉碱(C20)水平与骨质疏松症呈正相关(P < 0.05)。X-11299水平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表现出矛盾的结果。通路分析表明: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半乳糖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以及淀粉和蔗糖代谢通路参与了骨质疏松症的发展。结论我们发现血浆代谢物与骨质疏松症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这些结果为骨质疏松症治疗中针对代谢物的靶向干预提供了新的视角。  
      Keywords:骨质疏松症;血浆代谢物;孟德尔随机化;双向分析   
      97
      |
      48
      |
      0
      <HTML>
      <网络PDF>
      <Citation> <Bulk Citation> 70545607 false
      Updated:2024-09-30
    • 苓桂术甘汤改善高糖诱导的足细胞的自噬

      汪园园, 秦鉴, 张茹兰, 庾敏姬, 金明华
      2024, 39(3): 189-197. DOI: 10.24920/004330
      苓桂术甘汤改善高糖诱导的足细胞的自噬
      Abstract:目的探讨苓桂术甘汤(Linggui Zhugan Decoction (LGZGD,LGZGD)对高糖诱导的足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分别给SD大鼠胃内灌注4.2 g·kg-1(低剂量)、8.4 g·kg-1(中剂量)和12.6 g·kg-1(高剂量)LGZGD,制备含血清LGZGD。用60 mmol/L葡萄糖分别处理足细胞MPC5和AB8/13,在体外建立糖尿病肾病足细胞模型。将足细胞分为对照组、高糖组、低剂量LGZGD组、中剂量LGZGD组、高剂量LGZGD组。对于3个LGZGD组,在LGZGD干预前,先用60 mmol/L葡萄糖处理足细胞3天。在含LGZGD的血清处理后,收集细胞,用Transwell法分析细胞迁移情况,用CCK8法分析细胞增殖情况,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用透射电镜分析自噬体的形成,用western blot分析Beclin-1、Atg5、LC3II/I和P6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MPC5和AB8.13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略有下降,而在低、中浓度LGZGD干预后,这些指标均恢复正常,以中剂量LGZGD的效果最好。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与高剂量组比较,中剂量LGZGD组的细胞凋亡率较低(P < 0.05),存活率较高(P > 0.05)。高糖使足细胞阻滞在G1期,而LGZGD则使足细胞从G1期进入G2期。高剂量LGZGD显著降低了足细胞因高糖作用而增加的自噬体形成(P < 0.05)。Western blot分析显示,高糖处理的MPC5细胞中Beclin-1、Atg5、LC3Ⅱ/Ⅰ和P62表达增加,而给予低剂量和中剂量的LGZGD后,这些蛋白的表达被逆转(P < 0.05)。结论LGZGD通过调节Beclin-1/LC3II/I/Atg5的表达,减少了高糖处理的足细胞的凋亡,并增加了细胞自噬。  
      Keywords:糖尿病肾病;足细胞;苓桂术甘汤;凋亡;自噬   
      68
      |
      44
      |
      0
      <HTML>
      <网络PDF>
      <Citation> <Bulk Citation> 73312132 false
      Updated:2024-09-30

      综述

    • 治疗血管钙化的良方何觅

      刘雯雯, 刘梅林
      2024, 39(3): 198-210. DOI: 10.24920/004367
      Abstract: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钙化(vascular calcification, VC)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导致相关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增加,加重了全球临床负担。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针对VC发病机制的陆续研究为VC的治疗提供了一些可能性。然而,目前的干预手段都未能在逆转或治愈VC方面取得肯定的临床效果。本文旨在总结干预VC的新发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Keywords:血管钙化;临床;病理生理学;治疗策略;新发现   
      85
      |
      53
      |
      0
      <HTML>
      <网络PDF>
      <Citation> <Bulk Citation> 74924484 false
      Updated:2024-09-30
    • 遗传性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的麻醉管理:临床特点和围术期新知

      李瑶函, 申乐
      2024, 39(3): 211-216. DOI: 10.24920/004360
      Abstract:约40%的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pheochromocytoma and paraganglioma,PPGL)属于遗传性疾病,其发病更早,临床表现更为复杂。本文通过回顾遗传性PPGL的相关文献及指南,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希佩尔-林道(von Hippel-Lindau,VHL)病中虽然嗜铬细胞瘤的分泌功能更强,但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变化。2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s type 2,MEN2)中的嗜铬细胞瘤分泌功能更强,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明显。因此,在 MEN2 的所有阶段均应筛查嗜铬细胞瘤。1型神经纤维瘤(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通常并发多系统病变且可能存在困难气道,当NF1患者出现高血压时应筛查嗜铬细胞瘤。家族性副节瘤综合征可能合并多发的嗜铬细胞瘤或副神经节瘤。总之,遗传性 PPGL 通常合并其他系统的严重病变,围术期的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合作在临床诊疗中通常更有意义。  
      Keywords: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遗传性疾病;麻醉管理;血流动力学   
      110
      |
      55
      |
      0
      <HTML>
      <网络PDF>
      <Citation> <Bulk Citation> 74924629 false
      Updated:2024-09-30
    •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对线技术应用现状

      古尔冈, 哈里亚纳邦, 印度
      2024, 39(3): 217-225. DOI: 10.24920/004372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对线技术应用现状
      Abstract: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最佳对线对确保手术成功和植入物长期存活至关重要。传统上,采用机械对线方法以达到中性对位。随着运动学对线,以及调整机械对线、受限运动学对线、反向运动学对线和功能性对线等混合技术的涌现,使复原关节运动学和解剖学对线成为可能,从而达到更好的功能性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在制定最佳对线策略时必须考虑以下因素:植入物的长期耐久性、功能改善程度以及个体关节的解剖变异。此外,计算机或机器人辅助技术在手术中的应用,提高了植入体定位的精确性,实现了对软组织平衡的客观评估。在优化对线策略时,外科医生更关注满足个体解剖变异的个性化需求。目前,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各种对线技术主要包括机械对线、患者个体化的运动学对线、混合对线等。本文从各种对线技术产生的的理论依据, 及其手术原则和优缺点等几个方面做一综述,以帮助外科医生进一步了解这些对线技术及其疗效,选择更合理的对线方案,以改善疗效和延长植入体的使用寿命。  
      Keywords:全膝关节置换术;混合对线;功能对线;运动学对线;对位轴;解剖学对线;机械对线   
      80
      |
      54
      |
      0
      <HTML>
      <网络PDF>
      <Citation> <Bulk Citation> 70541805 false
      Updated:2024-09-30

      观点

    • BILL策略:重症心脏超声操作及解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张宏民, 廉慧, 王小亭
      2024, 39(3): 226-232. DOI: 10.24920/004357
      Abstract:为保证重症心脏超声的准确应用,在进行操作前和操作过程中临床医生对需要对重症病人的临床情况进行精细的解读。对临床情况解读的过程可以降低对重要超声信息的忽略或错误解读。本文提供了一个“BILL”策略以便更好的完成重症心脏超声的过程,其中“B”指的是呼吸、循环的基线支持条件;“I”指的是通过有创监测获得的信息,包括中心静脉压以及热稀释法获得的心输出量等指标;第一个“L”指的是化验指标,包括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肌钙蛋白、脑钠肽等;第二个“L”指的是肺部超声信息。通过将“BILL”策略与重症心脏超声结合,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重症状态,提高诊断准确性并进而改善重症患者的结局。  
      Keywords:心脏超声;重症;临床情况   
      115
      |
      43
      |
      0
      <HTML>
      <网络PDF>
      <Citation> <Bulk Citation> 74924576 false
      Updated:2024-09-3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