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st Issue

    2018 Year 33 Volume 3 Issue

      研究论文

    • 张宏民, 王小亭, 张青, 刘大为
      2018, 33(3): 135-142. DOI: 10.24920/11816
      应用“目标与目的”方案进行脓毒症患者的复苏:来自一个中国三级甲等医院ICU的回顾性研究
      Abstract:目的 探讨“目标与目的”方案进行脓毒症复苏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北京协和医院以脓毒症收入且应用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的患者545例。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入室时、入室6及24 h动脉血乳酸水平,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以及乳酸清除率、住院死亡率等。结果 患者的6h乳酸清除率为21.6%(四分位距,8.6%-39.0%),住院死亡率为9.4%。入室时低CVP(<8 mm Hg,1 mm Hg=0.133 kPa)患者,6h后CVP显著上升(5.4 ± 1.6 mm Hg 比7.7 ± 2.6 mm Hg,P<0.001)。入室时低MAP(< 75 mm Hg)患者,6h后MAP显著升高(64.2 ± 7.1 mm Hg比82.2 ± 13.1 mm Hg,P<0.001)。入室时低ScvO2 (< 70%)患者,6h后ScvO2显著升高(61.9% ± 7.0%比71.9% ± 7.8%,P<0.001)。各参数于6h和24h无明显变化。入室时高CVP (≥8 mm Hg)患者,6h后CVP 显著下降(11.3 ± 4.0 mm Hg比10.3 ± 2.9 mm Hg,P<0.001)。入室时高MAP(≥ 75 mm Hg)患者,6h后MAP显著下降(94.2 ± 13.9 mm Hg比89.4 ± 11.4 mm Hg,P<0.001)。入室时高ScvO2(≥ 70%)患者,6h后ScvO2显著下降(76.8% ± 4.2%比72.9% ± 7.3%,P<0.001)。各参数于6h和24h无明显变化。结论 在对脓毒症患者进行复苏时,早期目标指导治疗提出的“目标正常值”并非适合于所有患者。“目标与目的”复苏方案能使治疗目标个体化,值得进一步研究。  
      Keywords:脓毒症;感染性休克;乳酸;中心静脉压   
      42
      |
      946
      |
      0
      <HTML>
      <网络PDF>
      <Citation> <Bulk Citation> 53920165 false
      Updated:2024-04-10
    • 田宁宇, 齐颖娇, 胡艳, 阴彬, 袁建刚, 强伯勤, 韩为, 彭小忠
      2018, 33(3): 143-151. DOI: 10.24920/11815
      RNA结合蛋白UNR促进人神经胶质瘤细胞的迁移并调控核糖体蛋白L9的表达
      Abstract:目的 研究RNA结合蛋白UNR在神经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其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CGGA数据库中UNR的表达水平及其表达水平高低与病人预后的关系。采用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方法分析胶质瘤病人组织样本和细胞株中UNR的表达水平。其次,在胶质瘤细胞株A172,HS683,LN18中转染siRNA敲低UNR,采用MTS和划痕实验检测肿瘤细胞增殖能力以及迁移能力的变化。再次,通过分析已发布的黑色素瘤UNR iCLIP-seq、RNA-seq 和核糖体印迹测序数据库筛选出UNR在胶质瘤细胞中可能结合的靶mRNA。利用RNA免疫沉淀和生物素标记的RNA pull down实验确认UNR可结合核糖体蛋白L9(RPL9)的mRNA。最后,通过western blot检测RPL9在胶质瘤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并且检测敲低UNR以后RPL9蛋白水平的变化。在神经胶质瘤细胞株A172,T98G中转染siRNA敲低RPL9,检测和肿瘤侵袭迁移有关的上皮向间充质转化有关的标志物—波形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UNR mRNA表达水平,发现其在恶性程度更高的胶质瘤样本中表达较高(P<0.001)。高表达UNR的患者预后较差(P=0.0177)。与正常细胞株以及正常脑组织样本相比,UNR在9株胶质瘤细胞以及患者组织样本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P<0.01)。敲低UNR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P<0.05),但不影响其增殖能力。UNR可以结合在PTEN mRNA和RPL9 mRNA的3’非翻译区。敲低UNR以后RPL9的表达水平下调。RPL9在9株胶质瘤细胞中具有高表达的趋势,RPL9可以正向调控波形蛋白的表达。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RNA结合蛋白UNR在胶质瘤细胞迁移方面的功能,并且发现UNR可以结合PTEN和RPL9 mRNA的3’非翻译区并调控RPL9的表达。这为我们更近一步研究胶质瘤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Keywords:UNR;神经胶质瘤;迁移;核糖体蛋白L9;波形蛋白   
      46
      |
      1320
      |
      1
      <HTML>
      <网络PDF>
      <Citation> <Bulk Citation> 53920168 false
      Updated:2024-04-10
    • 柏明见, 冯璟, 梁国威
      2018, 33(3): 152-159. DOI: 10.24920/11814
      尿液髓过氧化物酶肌酐比值作为诊断泌尿系感染的新标志物
      Abstract:目的 探讨尿髓过氧化物酶与肌酐比值(MCR)是否可作为泌尿系感染(UTI)诊断的指标。方法 将疑似UTI的患者根据尿培养结果分为培养阳性组和培养阴性组。并对两组患者尿液MCR、白细胞(WBC)和细菌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 253例患者中有157例尿培养阳性,96例培养阴性。尿MCR、WBC和细菌分别以2为基数取对数。尿液培养阳性组和阴性组间log2MCR、log2WBC(定量)、log2bacteria、WBC(半定量)水平分别为 (8.6±2.5比5.4±1.5,t=-12.453,P=0.001)、(8.0±2.5比5.2±1.8,t=-10.332,P=0.001)、(11.4±2.5比8.2±2.8,t=-9.297,P=0.001)、[2(1,3)比1(0.5,1),Z=-7.580,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尿培养阳性组中,革兰阳性菌组与阴性菌组的log2MCR水平分别为7.2±2.5 和9.0±2.4,t=4.01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2MCR与log2WBC(定量)、log2bacteria、WBC(半定量)相关性(Pearson)分别为0.708(P=0.001)、0.381(P=0.001)、0.606 (P=0.001)。结论 MCR与WBC计数呈正相关,可作为诊断UTI新的标志物。MCR甚至可以用于初步推断UTI的细菌类型。  
      Keywords:尿液;髓过氧化物酶;诊断;泌尿系感染   
      23
      |
      612
      |
      0
      <HTML>
      <网络PDF>
      <Citation> <Bulk Citation> 53920166 false
      Updated:2024-04-10
    • 李宗斌, 陈洪艳, 李佳月, 李高原, 刘春伟, 陈韵岱
      2018, 33(3): 160-173. DOI: 10.24920/11813
      Abstract:目的 分析中国人高原肺水肿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与影像学特点。方法 本研究对98例高原肺水肿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通过阅读病历、统计分析,总结了高原肺水肿患者住院时及出院前的临床特征、实验室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48例患者(49.0%)在海拔2800米至3000米发生高原肺水肿,95例患者 (96.9%)是男性。湿罗音分布在两肺,14例患者右肺的湿罗音强度强于左肺。入院时,患者的白细胞计数[(12.83±5.55)×109/L比(8.95±3.23)×109/L,P=0.001)]及中性粒细胞计数[(11.34±3.81)×109/L比(7.49±2.83)×109/L,P=0.001)]显著高于出院时,而白细胞的其他类型计数显著低于出院时。入院时的血清碱性磷酸酶(115.8±37.6 mmol/L比85.7±32.4 mmol/L,P=0.020),胆碱酯酶(7226.2± 1631.8 mmol/L比6285.3±1693.3 mmol/L,P=0.041),肌酐(401.9±114.2 mmol/L比75.1±12.8 mmol/L,P=0.021),尿酸(85.2±17.1 mmol/L比326.0±154.3,P=0.041),以及尿糖浓度(7.20±1.10 mmol/L比5.51±1.11 mmol/L,P=0.001)显著高于出院时。入院时的二氧化碳结合力(26.7±4.42 mmol/L比28.9±4.50 mmol/L,P=0.042)及血清钙(2.32±0.13比2.41±0.10 mmol/L,P=0.006)显著低于出院时。入院时血气分析表现为低氧血症合并呼吸性碱中毒。结论 男性更容易发生高原肺水肿,发生高原肺水肿时右肺损伤较左肺为重。高原肺水肿发生时部分血常规、血生化、血气分析结果发生变化。  
      Keywords:高原;肺水肿;临床特征;实验室特点   
      27
      |
      895
      |
      2
      <HTML>
      <网络PDF>
      <Citation> <Bulk Citation> 53920169 false
      Updated:2024-04-10
    • 施新泽, 魏轩, 沙龙泽, 许琪
      2018, 33(3): 167-173. DOI: 10.24920/03476
      检测淀粉样沉淀蛋白的三种染色方法比较:抗体染色、Gallyas银染和硫磺素S染色
      Abstract:目的 探究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的淀粉样沉淀的形成过程。比较抗体染色,Gallyas银染和硫磺素S染色3种染色技术检测淀粉样沉淀的效果。方法 检测不同月龄的APPswe/PS1dE9转基因小鼠(APP/PS1)大脑淀粉样沉积的时空变化。对小鼠同一脑区的临近切片行抗体染色,Gallyas银染和硫磺素S染色,并对比其染色效果。结果 随着模型鼠年龄的增大,淀粉样沉积首先出现在的大脑皮层,随后扩散至整个大脑。与Gallyas银染和硫磺素S染色比较,6E10抗体染色能检测到更多的淀粉样斑块沉积(P<0.05)。Gallyas银染和硫磺素S染色的检测结果之间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 0.0033)。结论 APP/PS1转基因小鼠模型能够模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内的淀粉样沉积过程。抗体染色得到的结果相较于其它两种检测方法更为可靠。  
      Keywords:淀粉样沉淀;阿尔茨海默病;抗体染色;Gallyas银染;硫磺素S染色   
      144
      |
      2462
      |
      2
      <HTML>
      <网络PDF>
      <Citation> <Bulk Citation> 53920167 false
      Updated:2024-04-10

      综述

    • 倪杰明, 倪安平
      2018, 33(3): 174-182. DOI: 10.24920/21804
      PD-1/PD-L1调控及其在肿瘤靶向治疗的前景展望
      Abstract:PD-1/PD-L1 是重要的免疫检查点,PD-1/PD-L1功能障碍导致肿瘤转移和免疫逃逸。PI3K/Akt/mTOR、MAPK 信号网络诱导PD-1/PD-L1表达并促进肿瘤发展;转录因子 HIF、PTEN、p53、CDK5、BRD4、STAT 调节PD-1/PD-L1表达;PD-1/PD-L1水平也受表观修饰和翻译后修饰调节,以上调控机制均作为潜在的肿瘤治疗靶点。目前,PD-1/PD-L1单克隆抗体及小分子抑制剂联合治疗肿瘤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Keywords:PD-1/PD-L1;免疫治疗;调控机制;临床试验;抑制剂   
      89
      |
      2596
      |
      2
      <HTML>
      <网络PDF>
      <Citation> <Bulk Citation> 53920272 false
      Updated:2024-04-10

      病例报告

    • 赵芝梅, 刘世超, 徐夏娟, 张忠法, 聂克克, 季有信
      2018, 33(3): 183-187. DOI: 10.24920/31805
      纳武单抗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引起严重皮肤反应1例报道
      Abstract:P免疫治疗引起的皮肤反应或皮肤毒性很常见,通常表现为皮疹或红斑,可以通过润肤露或类固醇治愈。纳武单抗是一种人IgG4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可阻断抑制T细胞激活的细胞通路,促进免疫系统清除癌细胞,FDA批准用于鳞状细胞肺癌的二线治疗,其皮肤反应发生率不到10%,多表现为感觉神经病变,皮肤脱皮,多形性红斑,白癜风和牛皮癣。放射治疗可以通过增加炎症反应和调节免疫加剧皮肤反应。许多研究发现,抗PD-1治疗联合放射治疗是一种新的有希望的肿瘤治疗方法,但发生副作用的风险可能很高。我们报道了1例晚期鳞状细胞肺癌患者,接受纳武单抗和放射治疗时发生严重的皮肤免疫相关不良事件。抗PD-1治疗可以引起皮肤过度免疫反应,放疗加重皮肤反应,二者联合可能是导致这种严重皮肤不良事件的原因。联合应用抗PD-1治疗和放射治疗时要严密防范此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Keywords:皮肤反应;纳武单抗;免疫治疗;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37
      |
      1588
      |
      1
      <HTML>
      <网络PDF>
      <Citation> <Bulk Citation> 53920274 false
      Updated:2024-04-10
    • 陈志晔, 刘梦琦, 于生元, 马林
      2018, 33(3): 188-193. DOI: 10.24920/31804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诊断小脑血管母细胞瘤1例报告
      Abstract:本研究采用对比剂增强T2液体衰减翻转恢复成像及动态对比剂增强磁共振成像描述1例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T2液体衰减翻转恢复成像显示右侧小脑可见一囊性病变并壁结节形成。注射对比剂5.6~23分钟后,病变囊壁在T2液体衰减翻转恢复成像上明显强化,动态对比剂增强磁共振成像证实囊壁及壁结节均较对侧正常小脑表现为高Ktrans、Kep及Ve值。注射对比剂后,囊性成分在T2液体衰减翻转恢复成像表现为渐进性强化,在67分钟时达到最高信号强度。总之,T2液体衰减翻转恢复成像上囊壁早期强化可能是囊性血管母细胞瘤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有助于血管母细胞瘤的术前早期诊断。  
      Keywords:动态对比剂增强磁共振成像;液体翻转恢复成像;血管母细胞瘤;诊断   
      22
      |
      730
      |
      0
      <HTML>
      <网络PDF>
      <Citation> <Bulk Citation> 53920286 false
      Updated:2024-04-10
    • 李平, 朱亮, 王萱, 薛华丹, 吴晰, 金征宇
      2018, 33(3): 194-203. DOI: 10.24920/03274
      影像学诊断1例III型胆总管囊肿
      Abstract:III型胆总管囊肿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胆管异常,表现为胆总管远端囊性扩张并凸入十二指肠腔内,与十二指肠重复囊肿相似。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表现为十二指肠肠腔内的薄壁囊腔,并可见细管样结构与胆总管末端相连。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III型胆总管囊肿更直观、更便捷并且无创伤。  
      Keywords:胆总管囊肿;消化道造影;多排螺旋CT;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核磁共振成像;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39
      |
      776
      |
      1
      <HTML>
      <网络PDF>
      <Citation> <Bulk Citation> 53920300 false
      Updated:2024-04-10
    0